Page 203 - 銀行催收個案精選
P. 203

乙。惟如乙係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前或法院裁定清算後至免
                                  責裁定確定前對債權人為清償,在此情形乙在代償債務之後

                                  有向甲求償的權利,故其得以將來求償權總額為債權額以申
                                  報清算債權之方式行使其債權。






                             一、依目前法院實務上見解認為:協商程序未如更生、清算程序

                                  有「法院」之介入,並未具有公權力主導之強烈公益色彩。
                                  僅係銀行公會之要求及減緩法院對於消債案件大量湧入之篩

                                  漏功能,故協商方案應定位在消債條例上之民法和解契約。
                                  依民法第 741 條規定保證債務附從於主債務而存在,主債務

                                  消滅時保證債務亦消滅;主債務縮減時保證債務亦縮減,此
                                  為保證之基本性質。但消債條例第 71 條、第 137 條第 2 項為

                                  民法之特別規定,係為平衡債權人因債務人更生、清算程序
                                  免責所遭受之損害,故於主債務人依更生、清算程序減免債

                                  務後,保證人仍需負清償責任。
                             二、然在消債條例「協商」章節中,既未有類似同條例第 71 條、

                                  第 137 條第 2 項之規定或準用條文。因此,在協商程序應回
                                  歸適用民法第 741 條、第 755 條保證之規定。即不宜類推適

                                  用上開消債條例第 71 條、第 137 條第 2 項之規定而剝奪保證

                                  人依民法保證債務從屬性原則中所享有之債務減免利益。故
                                  本案例債權人 A 銀行於與債務人甲在協商程序中或成立協商

                                  後不得另對連帶保證人乙行使權利 (民國 99 年司法院民事廳
                                  民第二屆司法事務官消債問題研討第 6 號參照)。




                                                                                                 ║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