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8 - 解讀金融業務完全手冊-證券與保險篇
P. 248

234



                        CAPM) 就是在這樣的假設下所發展出來的模式。CAPM 是由美國學者
                        夏普 (Sharpe)、崔納 (Treynor) 與莫森 (Mossin) 等人在 1960 年代所發

                        展出來的重要模式,認為在一個已充分分散非系統風險的投資組合
                        中,個別資產的預期報酬率主要由無風險資產的報酬率及系統風險溢

                        酬所組成,如公式 8-11 所示:

                        E (R i )   R   i   [E (R m ) R  f  ]                     (8-11)
                                  f

                            公式 8-11 之 E(R i)  為個別資產的預期報酬率;R f 為無風險資產的

                        報酬率或為無風險名目利率 (=無風險實質利率+通貨膨脹風險溢
                        酬);β i 係數為個別資產的系統風險;E(R m) 為市場投資組合的預期報

                        酬率,實 務上通常 以大盤指 數來代替 市場投資 組合;
                         i   [E (R m ) R  f  ]則為個別資產的系統風險溢酬。

                            例如有一股票的β係數為 1.5,無風險資產的報酬率為 2%,市場
                        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為 5%,則該股票的預期報酬率為 6.5%[=2%

                        +1.5×(5%-2%)]。在此例中,市場投資組合的風險溢酬為 3%(=5%
                        -2%),此為市場平均的風險溢酬水準;而該股票的β係數為 1.5,代

                        表其受系統風險影響的程度為市場平均的 1.5 倍,因此其系統風險溢
                        酬為 4.5%[=1.5×(5%-2%)],也等於市場平均風險溢酬的 1.5 倍。由

                        此可知,在相同條件下,個別資產的β係數愈高,其系統風險溢酬愈
                        高,連帶也會使其預期報酬率愈高。

                            若以橫軸為β i 係數、縱軸為個別資產預期報酬率 E(R i),可將
                        CAPM 的公式描繪成一條截距為 R f、斜率為[E(R m)-R f]的直線,稱為

                        證券市場線 (Security Market Line , SML),如圖 8-5 所示。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