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5 - 抓住信用的價值與風險-銀行信用貸款的價值衡量與迷思
P. 295

8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的現象更為明顯。銀行在社會融資總額中的
                                                                                          8
               占比將進一步下降,未來銀行信用貸款業務將由過去「貸款大」、「貸款集

               中」,漸漸轉型為「貸款小」、「貸款分散」,而對規模較小客戶的信用風                                            信用風險監測

               險徵信與風險監測將是一個「難題」。銀行董事會應以更宏觀角度,來結合

               銀行的業務策略、風險偏好與經營實力,有效制定信用風險政策,以確定業

               務發展區域、產業、產品策略與信用風險限額。將其經營管理策略,進行市

               場細分與區隔,確立重點授信的產業,檢視產業的經濟循環、產業法律與經
               營環境、產業依存度、經濟技術與產品被替代性等。積極蒐集產業發展數

               據,以確認銀行貸款各產業的相關領先指標值,明確分析與監測銀行可融資

               的產業與可融資部位;相對分析哪些產業是短期或中長期應避免融資或融資

               部位應縮小,有效訂出產業風險監測指標。

                   銀行在國內或國際上的授信政策上,應基於業務發展、收益與風險的協

               調性,對於金融活動較為發達的區域,以風險調整後資本收益率(RAROC)

               指標作為授信主要依據,對於新開發的貸款區域,宜審酌區域發展前景與風

               險程度,以較小信用額度作為觀察與試探觸媒。對生產與貿易金融的授信政

               策上,要針對各類產品的產銷情形,來確定貸款對象、貸款用途、還款來源
               以及確認金流與擔保特性,建立相應授信監測指標與政策,如:貿易融資,

               應在具有真實國際貿易背景前提下,研訂協助貿易的貸款程序;產業鏈融

               資,則根據核心企業產製流程與銷售通路的不同,分別制定配合產業的融資

               方式與政策。類此種種配合產業發展與國內或國際貿易的融資,其中可能衍

               生的信用風險,可謂千奇百怪,而銀行在對各類授信業或政策信用風險的測


               8 謂「金融脫媒」,又稱為金融非中介化,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況下,資金供給者繞開銀行體系,直接融資給資
                金需求者或資金融資者。隨著經濟金融化、金融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銀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相對降低,
                儲蓄資產在金融資產中占比重將持續下降,也將因 P2P 網路投資與借貸的發展趨勢,而使銀行中介角色漸漸轉
                淡。而未來也將隨著的金融深化(包括金融市場的完善、金融工具和產品的創新、金融市場的自由進入和退出、
                混業經營和利率、匯率的市場化等),使著金融脫媒現象的逐為熱絡,以資本市場為中心的新金融商品的開發
                與創新,將隨著資金需求而逐漸增長,而銀行的媒介作用也將轉趨於雲端支付的服務角色,資金中介的份量勢
                必隨之減低。


                                                                                      285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