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5 - 授信管理:法規制度與融資架構
P. 255

第 08 章│銀行與借款客戶的治理機制和社會責任










                             一、股權結構與核心代理問題


                                1. 「利益一致」與「掠奪利益」的爭辯


                                  股權結構存在兩種極端假說:(1)  管理者與股東利益一致假說
                                  (Convergence-of-Interest Hypothesis),此假說認為管理者的持股比
                                  率越高,或公司的股權結構越集中,管理者的經濟利益將與公司

                                  其他股東越一致,可望降低經營過程的溝通成本與監督成本,並
                                  促成公司價值實質地提高。(2)  管理者鞏固個人利益或掠奪他人利

                                  益假說(Managerial Entrenchment Hypothesis)認為,控制股東或高
                                  階管理者受到個人私利引誘,透過表決程序和管理職權,主導經
                                  營決策,最終目的在於鞏固「大股東」利益、掠奪公司財富,所

                                  以此假說主張「股權結構越集中、公司價值越低」。
                                  Jensen-Meckling (1976)  曾在代理理論 (Agency  Theory)  中指出,

                                  股權集中於管理者時,管理者的特權消費、怠惰和追求「非最
                                  佳」的公司價值與行為,若產生經營損失,該損失將大部分由管

                                  理者自行承擔;因為其認為公司與個人利益密不可分。因此,管
                                  理者不可能下達不利於公司價值的決策,符合「管理者與股東彼

                                  此利益相一致」的假說。不過,Morck-Shleifer-Vishny (1988)  的
                                  實證發現,管理者的持股比率介於 5%與 25%之間時,持續增加管
                                  理者的持股比率,其越有能力透過表決權的行使,鞏固自己的利

                                  益與職位,並作出不利於公司價值的決策,此種現象反映驗證結
                                  果與「管理者鞏固個人利益」假說相吻合。






                                                                                              -243-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