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台灣股市何種選股模型行得通?
P. 53

第 1 章  導論-為何需要選股模型?  43




                             股模型都被證明具有長期穩健性,因此這並非使投資人無法達成回
                             測所能達到的報酬率的致命障礙。

                             4. 操作時的流動性限制

                                  對於機構和其他大型投資者,股票交易時的價格衝擊,即所謂

                             的滑   價    (slippage),往往是交易成本的最大組成部分。滑價的定
                             義就是「買賣的價格跟你預期掛單的價位不同,只要實際成交的價

                             位跟你第一次想掛單的價位不同都叫做滑價」。  通常發生在市場
                             情緒激昂或者交易量小的股票身上。我們回測時的交易價格使用交
                             易  日  當日收盤價,然而在現實的世界中,如果買賣                            的  股  票  交  易  量

                             小,投資人分配在該股的資金卻很巨大時,買入、賣出股票的成交
                             價可能分別高於、低於資料庫中儲存的當日收盤價,因而無法達成

                             回測所能達到的報酬率。因為大型股較少發生滑價,為了評估滑價
                             的影響,本書的所有回測過程除了對「全部股」回測外,也對「大

                             型  股  」  再  回  測  一  次  。  大  型  股  是  指  每  季  市  值  最  大  前  20%為投資範圍
                             的樣本集合,這些股票的市值都在 100 億元以上。選股模型在大

                             型股樣本上得到的報酬率是一個保守的估計值,通常低於全部股甚
                             多。不過本書的回測實證顯示,有許多選股模型在大型股樣本上的
                             報酬率仍可高達 15%以上。


                             5. 投資人無法遵守投資紀律

                                  即使最好的選股模型都只有大約 2/3 的月份能擊敗大盤,也就
                             是投資一年,平均會有 4 個月輸給大盤;即使最好的選股模型都只

                             有大約 2/3 的股票能擊敗大盤,也就是選出 20 股,平均會有 6 至
                             7 股輸給大盤。如果一位投資人只投資很短的時間,投資組合中只

                             含很少的股票,那麼選股模型不能幫他/她打敗大盤並沒有甚麼好
                             驚訝的。為了克服這些不確定性,投資人有兩條紀律要遵守 (1) 長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