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9 - 信用狀交易糾紛解析暨最新案例研討
P. 279

269






                             但實際上卻未出貨或裝運不實貨物。

                             (二)相關案例


                                                         【案例摘述】


                                 2008 年初,國內一銀行替客戶簽發信用狀至印度,進口兩貨櫃之棉紗;

                             當進口單據寄達並經開狀銀行審查後,發現單據上之瑕疵,但申請人 (進口
                             商)  決定接受瑕疵並贖單領貨,待報關領櫃拆櫃後,發覺全部為垃圾-無商
                             業價值之廢紗。進口商隨即要求開狀銀行對外拒絕付款,但因進口商已辦理

                             贖單提領貨物,開狀銀行依據 UCP 之規定無法拒絕付款。

                                                        【事後之處理】


                                 本案因無法依循信用狀之管道主張拒絕付款 (依據 UCP600 第 16 條 f 項

                             之規定,倘開狀銀行或保兌銀行未依本條之規定辦理時,則該等銀行不得主

                             張該等單據係不構成符合之提示),僅能請進口商以法律途徑解決此項糾紛,
                             即以詐欺為由先向法院申請假處分 (禁止開狀銀行付款),再透過訴訟程序經
                             由法院判決開狀銀行無付款之義務。







                             (三)案例檢討


                                  類似案件在進口開狀案件屢見不鮮,造成此種情況之原因,不外
                             下述與信用狀交易及運輸實務之特性:

                             1.  信用狀交易為單據交易:即銀行係依據單據之相符為付款之依據,
                                而與貨物是否交付無關係,且藉單據表面決定提示是否相符;因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