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7 - 抓住信用的價值與風險-銀行信用貸款的價值衡量與迷思
P. 317

表 9-2 所列銀行對借款戶信用評等表中,由借款戶的風險因素:獲利能
                                                                                          9
               力、還款能力、財務結構、籌資能力、產業風險、競爭能力及經營者管理能

               力等所列的信用評分指標,計算出借款戶信用總評分,以確立借款戶的信                                             信用品質調控

               用層級:非常好(Very Good)、好(Good)、適當(Adequate)、勉強適

               當(Barely Adequate)、脆弱(Weak)、不合格(Substandard)、難以預測

               (Doubtful)及損失(Loss),並評定借款戶所屬等級結果,即是銀行對借

               款戶信用品質所採的客觀分析。至於信用的分類,亦對後續信用風險管理的
               風險分類有其影響性,信用分類的落實執行,將有利於風險的控制與規避。

               就實務上而論,最適當信用風險管理程序與措施,是在授信程序、授信政

               策、財務報表分析、信用評等、風險管理等債權管理中,加入風險管理因子

               是最具成效,且影響不良債權的催理與處分成效。同理,信用分類如能於案

               件受理、徵審、簽約、對保、撥貸,以至貸後管理發揮其效能,並審慎分析

               與歸類,將使債權品質的追蹤與控管,更具成效。而做好信用分類,作者認

               為銀行在授信徵審程序中應落實下列七項作為:

                 1. 慎選授信對象,建立優質客群。
                 2. 落實授信5P原則,審慎檢視授信品質。

                 3. 強化內控與稽核實效,避免作業風險形成。
                 4. 建立不動產估價師制度,避免造成估價失真。

                 5. 建立風險監督與回報機制,有效推動品質監測。

                 6. 動態信用評等制度,確實評核信用品質分類。
                 7. 建立不良債權管理機制,提升不良債權的回收價值。



                █   慎選授信對象,建立優質客群。

                       銀行授信客群的品質好壞,對後續債權的維護,有其因果關係。銀
                   行授信政策除明訂當年盈餘目標外,也需在衡量產業發展趨勢、經濟景




                                                                                      307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