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1 - 抓住信用的價值與風險-銀行信用貸款的價值衡量與迷思
P. 271

當前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措施的不足處
                                                                                          8

                   授信規模快速擴張,徵審專家管理有限,資產品質可能面臨稀釋化危機。
                                                                                            信用風險監測
                █   我國近 10 年(2007 ~ 2016)來,銀行放款規模逐年成長已達近四成(如
                   圖 8-1),相對於信用風險亦逐為擴大,貸款客戶數量也有所增長,而

                   銀行風險管理專責部門所採風險監測措施,是否足以覆蓋或控制信用風

                   險 ? 信用風險監測實效是否能充分發揮 ? 均影響銀行債權品質與歸收。

                   銀行辦理放款核貸,由核貸前徵信調查、審議批覆及額度議定,最終報

                   經授信審議委員會、常董會、董事會審核通過後核貸。一個信用額度經
                   由徵審程序到撥貸,其間動用的專業審查程序與人力成本,是占整個授

                   信債權管理的大部分時程與支出。


                █   在授信規模逐漸擴張當下,徵信人員深入現場調查借款戶財、業務現況

                   的時間將可能逐為縮短,徵信頻率亦將逐漸放大資訊的時間距離,專業

                   審查的品質勢將漸漸薄弱。又徵審期間借款戶未能真誠與坦白其信用資

                   料,將使銀行誤認風險管理能力已有所提升,而不易掌握景氣的低谷或
                   景氣循環長度。因此,在景氣不錯期間,借款戶潛在危機將不易被發現;

                   或因過度看重擔保品提供的信用抵減效果,而更加潛藏授信品質已遭稀

                   釋化的不能說的秘密。






















                                                                                      261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