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NO.141銀行家雜誌
P. 22

܆݂ࠦԫ
                Cover Story







              拉麵,許多商品的價格都不升反降。跟美國相                             失」通膨的代價,其實反映在CPI指標與真實購
              反,日本經濟面臨著通貨緊縮的壓力,5月物                             買力的落差〔圖3〕。

              價還下降了0.1%。過去近10年時間裡,安倍三
              箭用低成本資金刺激經濟,在公共工程等財政                             適度通膨  不見得是壞事
              刺激項目上花費巨資,並將利率降至幾乎可以
              免息借貸的水準,但日本從未接近其長期設定                                  因此,適度通膨不見得是洪水猛獸,也
              的2%通膨目標,除了波動較大的能源和食品行                            有可能是經濟強旺的外在表現。舉一個我們比
              業之外,其物價多年來幾乎沒有變化。國家經                             較熟悉的「好通膨」例子:1960年至1990年
              濟也跟著陷入低成長困境。                                     間的台灣,這時期就是俗稱「台灣錢淹腳目」
                  針對通膨逐漸下降,甚至「消失」的原                            時代,通膨亦連年上升。但此時是因為美國產
              因,很多研究指出,包括消費者預期、人口                              業升級轉向服務業,將大量製造業重心轉移至

              老齡化、技術進步、全球化、貧富分化等,及                             亞洲,讓台灣製造業有了關鍵的外銷成長機
              現代貨幣金融體系為過多貨幣提供很好的去                              會,勞工工資也隨之走升,國民所得與購買力
              路,這些結構性因素導致了超發貨幣不會如                              不斷提高。
              過去「貨幣數量說」預測的帶來同比例價格                                   而本次通膨似再現,短期的來源除了疫情
              上升;換句話說,通膨的降低或消失也可能                              導致原物料價格上揚、國際運費高漲、糧食價
              意味著經濟成長動能的下降、技術進步的停                              格走強等供給因素外,亦是隨著疫苗施打,各國
              滯與貧富差距斷層擴大。何況,消費者物價                              陸續解封,產生經濟反彈復甦的需求面拉動,因

              指數漲不起來,更可能反映在不動產與金融                              此短期面來看,這樣的通膨反而是較為「健康」
              資產的價格上漲。長期以來,如全球不動產與                             的。因為如果通貨膨脹率降低的原因來自於經濟
              金融資產以遠高於物價指數的速度攀升,「消                             更加疲軟,我們會感覺更「健康」嗎?持續的通


                    圖3   OECD਷ऊ൬يᄆၾגᄆʘˢ༰(1995至2020年,年均增幅)
                                              消費物價                                          房屋價格

                                            0                               3                                6                               9                               12
                                  紐西蘭

                                  瑞典

                                  澳洲

                                  英國
                                  加拿大

                                  美國

                                  OECD 平均

                                 資料來源:OECD、經濟學人(July 2021)



         22   台灣銀行家2021.9月號






   1          5%     JOEE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