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NO.117銀行家雜誌
P. 59

最近爆發的金融事件大都源自只要達成財務目標就給予獎勵,無視消費者利益或企業信譽風險等因素的獎勵機制。(圖/達志影像)


              的《銀行業誘因結構》(Incentive  Structures  in             而 FCA希望利用人們自認為正直良善的心理讓
              the Banking Industry)報告,也提醒企業要根據                 員工克服群體心態,更遵守為顧客利益著想的

              整體政策,制定影響員工薪資的具體方案,證                             規定。此外,也有人研究如何預防某些特定的
              明自己不會用任何秘密方式獎勵員工的不當行                             不當行為。例如歐洲銀行監理機關(European
              為。因為如果善意的政策流於形式,就很難改                             Banking  Authority)在 2017 年初發布的《銀
              變既有的文化。                                          行業零售商品的監督監管指南》(Guidelines
                                                               on  product  oversight  and  governance
              改善組織文化讓企業勇於負責                                    arrangements  for  retail  banking  products)就
                                                               想阻止商品的設計與配銷瑕疵傷害消費者的

                  一般認為,制定法律規範組織文化既不                            利益,例如讓消費者買到與理財目的不符的
              可能,也不切實際。每家公司的文化都得各自                             商品。但正如致力於提高銀行業道德與能力標
              符合它們的目的與商業模式,而且文化沒有對                             準的英國銀行標準委員會(Banking  Standards
              錯之分,就像 G30 也說,出現不當行為的公                           Board) 執 行 長 艾 莉 森 ˙ 柯 崔 爾(Alison
              司「整體文化未必惡劣,而是包含了某些與公                             Cottrell)所言,「對很多人來說,光是違規率
              司目標不一致的元素,導致員工做出不當或不                             低,似乎還不能算是優良文化。」改善組織文
              受歡迎的行為」。不過,鑑於文化是防止不當                             化,不能只讓員工遵守每一項標準。
              行為、並鼓勵正向行為的環境基礎,監管機關                                  雖然目前已有許多進展,但專家們依然警
              當然會對企業文化產生興趣。正如前面幾段所                             告說,文化的問題很複雜,需要大量的時間與努

              言,它們除了用各種方式影響公司的報酬政策                             力才能改變。但儘管如此,改變依然值得。如今
              之外,有些機關也推出了更多高階經理人的問                             金融機構的信任已嚴重受損,而且如果銀行無法
              責機制,並鼓勵思想多樣性,想讓公司文化變                             扭轉接二連三的不當行為浪潮,就可能面臨存亡
              得更負責任、更開放。                                       考驗。別忘了比爾˙蓋茲早在 1994 年就提出警
                  FCA一直想用行為經濟學解決問題。目前                          告:「世界需要銀行業,但未必需要銀行。」(本
              為止行為經濟學只了解消費者的心理偏誤,                              文譯者為劉維人)





                                                                                          台灣銀行家2019.9月號 59







   1          5%     JOEE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