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NO.113銀行家雜誌
P. 39

提高清償能力與創新是解困之鑰



















              國內長期的低利環境使得壽險業銷售的長年高利率保單利差損不斷升高。(圖/達志影像)


              等智庫接連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市                            而言,需要保險保障的缺口都還很大,最後則
              場有可能發生比去年還劇烈的變化。                                 是金融科技浪潮對保險業經營的衝擊。
                  不過,桂先農提醒,像IMF、OECD這些智
              庫,每隔幾個月就會上調或下修經濟展望,保                             資金去化成為關鍵問題
              險業者的邏輯卻不是如此,一張保單的期限動

              輒20年,可能歷經數個景氣循環週期,既然給予                                其實,不論是台灣壽險業者布局海外資本市
              保戶的承諾如此長期,配置資金時也必須放長眼                            場的比重居高不下,或者將大量資金集中投資債
              光,不會只看幾個月或一季的經濟前景與市場變                            券型ETF基金,追究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都圍
              化。因此,觀察保險業者的表現,不應當只看資                            繞著桂先農所強調的「壽險資金去化問題」。
              金使用面,而要看整體結構面的調整、資產品質                                 壽險業者的資金來自保戶,隨著台灣邁入高
              的良窳等。                                            齡化社會,退休規劃、長期照護等議題受重視之
                  在討論國內壽險業者體質結構是否健全、資                          程度也逐年增加,許多退休人士更是習慣將退
              本適足率是否夠高之前,桂先農認為,必須先關                            休金拿來買保險,做為理財規劃之項目。
              切國內保險業遭遇到的四大難題:一是壽險資金                                 根據保發中心的數據顯示,2017年台灣保

              去化問題;二是保險會計及清償能力國際規範上                            險滲透率為21.31%,其中壽險占17.89%,兩
              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三是壽險市場儲蓄及投資                             個數字都大幅超過全世界平均值(分別為
              型保單比重偏高,逐漸失去保險「保障」的本                             6.13%、3.33%),2018年國內「平均每人年
              質,而產險業的規模又一直無法擴大,遠遜於壽                            度保費支出」(保險密度)逾14萬8千元。台灣
              險業,不論是對公共財產、企業財產或一般民眾                            人對保險業的信賴,可見一斑。





                                                                                          台灣銀行家2019.5月號 39







   1          5%     JOEE                                                                                                ɨʹ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