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不良債權交易課稅實務
P. 31

第二章  金融機構對不良債權的處理  21




                                  在不良債權形成後,金融機構受限於許多法令規定、擔保品處分
                             程序繁瑣費時,以及在催收的過程中發生障礙,造成催收的績效不

                             彰。臺灣在民國 1992 年至 2000 年間面對急劇升高的金融機構逾放金
                             額,乃有學者專家提醒金融主管機關應及早設法處理,以免情勢過度

                             惡化而脫離景氣循環的常軌。立法院乃於 2000 年 11 月 24 日三讀通過
                             「 金 融機構 合 併法」 ,提供資 產管理公 司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處理不良債權的法源依據。依該法第 15 條規定,為處理
                             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得成立資產管理公司收購金融機構的不良債

                             權。另一方面於 2002 年制定了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金融機構可將不
                             良債權予以證券化,出售給投資人。



















                                  在「金融機構合併法」公布施行前,國內金融機構對於不良債權
                             的處理,一向以催收為主,除非因第三人要代債務人清償,要求債權
                                                             4
                             讓與,才偶爾有轉讓債權的行為 。故銀行辦理催收實務上的作法,在
                             有擔保品的案件,主要為依強制執行程序拍賣債務人的財產,此乃依

                             司程序進行求償。另外非經司法程序的追討,乃是與債務人洽商各種


                             4
                               吳英花,資產管理公司處理不良金融資產之探究,臺北:台灣金融研訓院,2002 年
                               7 月,頁 83。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