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0 - 抓住信用的價值與風險-銀行信用貸款的價值衡量與迷思
P. 330

抓住信用的價值與風險
                      5. 擔保能力。

                      6. 設備與技術。

                      7. 企業信用記錄


                       從以上看來,授信人員對借款戶之財務及非財務方面的考慮構面,

                   雖是面面俱到,但這種以報表數據或專家意見為風險的衡量方式,難免

                   會有主觀意見過多於客觀資料,且可能受限於人力不足,對於諸多因素
     銀行信用貸款的價值衡量與迷思 -
                   的判斷,難免會有資訊蒐集不易的問題。且近十餘年來,一些可量化信

                   用風險之模型的開發日趨成熟,學術界及實務界都不斷相繼投入研究

                   更精密嚴謹的信用風險模型,且多已捨棄過去純粹採主觀的專家系統

                   判斷,而改採用較為客觀的違約預測模型或信用風險衡量系統,以更客

                   觀與準確的分析,來預測與分析借款戶的信用動態。

                (2) 違約預測模型

                       基於銀行授信主管或承辦員依借款戶財務與非財務資料的專家系
                   統,主觀研判借款戶的信用動態,在客觀分析與準確性上均為不足。

                   如前所述,近年來學術界及實務界已紛紛改採較客觀的違約預測模型

                   或信用風險衡量系統,而傳統的違約預測模型在目前學術研究上或

                   一般銀行授信系統上也被大量採用,最早利用財務資料進行違約預

                   測的是 William H. Beaver 發表於會計研究期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的“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一文,他以 30


                   項財務比率對兩組公司進行單變量分析,實證結果發現營運資金與總

                   負債比率、資產報酬率及負債比率三項財務變數對於發生違約之機率

                   有較好的預測能力。不過該項分析方法屬於單變量的分析,隨著統計研
                   究方法的進度,而多變量分析也逐漸的取代單變量分析,而成為主流的

                   分析分法,較常見的衡量方法有:



         320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