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NO.149銀行家雜誌
P. 68

तйΆྌ
               Special Report







              台資銀行觀察》

              ݁طਗᐗÐήཤʔᓙ


              大型行庫群起淡出香港




              在香港政經環境驟變及疫情雙重夾擊下,從大型行庫近來存放款、獲利等指標數字變化可明顯
              看出,淡出香港的步調相當一致,業界人士對未來大多不樂觀。
                                                                                           採訪、撰文:劉書宇





                    經被喻為「東方之珠」的香港,這幾年                          等三大塊,隨著港股指數重挫,很多生意因
              曾 來先後在港版《國安法》、疫情,以及                              此做不下去。
              中國的不動產風暴、對於境外上市公司拉高                                   例如,過去香港子公司在複委託的交易
              監管規格等利空夾擊下,從財政部主掌的大型                             有不少收入來源,但在港股重挫之後,來自
              行庫最近一年來的存放款、獲利等指標數字變                             海外複委託業務的下單加持少了很多,在經
              化,幾乎可明顯看出,集體淡出香港,已成為                             紀業務上即受到衝擊。除此之外,在自營部
              大型行庫之間共同的行動和趨勢。                                  位的操作,港股投資的難度也更高,包括先

                                                               前部分券商或同一集團的銀行、壽險母公
              ආɝ˜޶ς™ً࿒                                         司,想要進去逢低「抄底」,結果是「越抄
              ྐྵ̙ˇਂ׳ಛɰʔࠅሹཤ                                      越慘」。
                                                                    至於承銷業務的興衰,亦與股市的榮枯
                  從金管會日前所出示的最新統計數據亦                            有關,港股一落千丈之外,先有港版《國安
              可發現,不只大型行庫,民營銀行也有這樣                              法 》 、 後 有共同富裕政策的衝擊,很多知名
              的趨勢。銀行業者指出,現在對於香港分                               跨國品牌企業及資金從香港撤出,使得香港股
              行的管理,「基本上是進入了『看守』狀                               市現在幾乎都以中國的「內資」作為主力。少
              態。」這種趨勢,從很多銀行香港分行越來                              了跨國企業及資金的加持,使當地的台資券

              越低的「存放比」即可見一斑,寧可少做放                              商,對於承銷相關業務亦不敢樂觀以對。
              款業務,也不要踩雷,已經成為各銀行之間                                   倘若以財政部轄下的八大公股銀行的香
              的共識。                                             港分行近一年來的營運來看,從數字的變
                  事實上,除了銀行之外,大型金控高層                            化可很清楚發現,整個香港分行的營運管
              指出,許多金控集團旗下的證券公司,對於                              理,基本上已進入了「看守」狀態,尤其是
              香港子公司的營運也非常困擾。首先,證券                              「踩雷」不斷,更引發行庫之間對於放款業
              公司的獲利來源,包括了經紀、承銷、自營                              務推展的「寒蟬效應」。






         68   台灣銀行家2022.5月號






   1          5%     JOEE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