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NO.142銀行家雜誌
P. 20

܆݂ࠦԫ
                Cover Story







              司、證券商及期貨商等,以及臺網公司,成                              鑰,不保存密碼、私鑰或個人生物特徵,也
              立「金融行動身分識別聯盟」,目前已有逾                              可避免隱私洩露的問題。
              120家金融機構加入該聯盟,年底前有機會讓

              消費者有更好的身分辨識認證體驗。                                 銀行與TSP業者的資料分析將更智慧化
                  因 金 融 科技與數位金融服務的發展,消
              費者越來越習慣用行動裝置進行各種交易。不                                  接下來,各金融機構勢必要更SMART,當
              過,目前國內許多金融機構的數位存款帳                               金融機構建立各種生態圈後,將合作夥伴
              戶,仍須經過自然人憑證、信用卡、存款帳戶                             企業運用應用程式A P I來串聯,但對內的所
              實體卡片方式,來進行身分識別;如果用戶不                             有流程也須更智慧化,免去人工逐筆審閱的
              是經過實體身分認證,開立的帳戶型態及交易                             作業流程,能即時分析T S P業者傳送過來的
              範圍則會有所限制。行動身分識別機制是民眾                             客戶資料,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快速篩選出好
              進入數位金融的第一關。因此,金管會希望透                             的客戶,推薦客戶最適合的商品及服務,快

              過產業標準,允許多項非實體驗證機制,或非                             速提升客戶興趣。同時,縮短後續評估的流
              帳號密碼互通使用,以多元方式便利顧客進行                             程,預測客戶的風險程度,自動化預測詐                                                                      AD
              金融服務的身分識別。                                       欺,讓優質客戶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審查流
                  金管會提到,金融FIDO目前規劃透過導                          程,金融業才能在風險管控得宜的情況下搶
              入國際FIDO標準,先讓民眾透過實體卡片來                            得先機,擊退對手贏得客戶。
              綁定行動裝置、生物特徵。未來,民眾使用                                   因越來越多的金融業者都在攻城掠地
              金融服務時,就能使用綁定的裝置、生物特                              搶奪生態圈,但這並不保證生態圈建立之

              徵進行身分識別,不用再透過實體卡片或帳                              後,消費者的金融服務體驗就會很完美,銀
              號密碼來登入。由於FIDO伺服器上只保有公                            行必須加速制定迎向第三階段的技術策
                                                               略,挑選全通路、各接觸點合適體系與文
                                                               化的T S P業者加入金融生態系,一起投入服
                                                               務。快速運用A I智慧分析T S P業者的各式資
                                                               料,如交易歷程、人際關係、數位軌跡與地
                                                               理資訊等,挖掘出自身銀行想鎖定的目標客
                                                               戶,給予最佳建議服務,也讓客戶確實感到
                                                               真正被銀行重視。

                                                                    比爾‧蓋茲提及,「銀行服務是必要
                                                               的,但銀行本身並不是。」迎向開放銀行第
                                                               三階段的金融變革浪潮,金融業必須積極轉
                                                               型智慧銀行,掌握智慧中台的核心技術架
                                                               構,讓分析與即時決策在同一平台運算,才
              讓優質客戶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審查流程,金融業才能在風險管控得宜                  能開創場景金融零時差。
              的情況下搶得先機,贏得客戶。(圖/達志影像)





         20   台灣銀行家2021.10月號






   1          5%     JOEE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