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台灣股市何種選股模型行得通?
P. 161

第 12 章  單因子選股模型總結  151




                                  投資人總是希望報酬越大越好、風險越小越好,因此上述六個
                             績效指標的優化方向整理如表 4。將選優與選劣的績效相減繪於圖
                             3,再依表 4 的六個績效指標的優化方向得到選股因子的優化方向

                             如表 5。可知:
                                1. 股價淨值比:宜小,但從「月報酬率系統風險 (beta)」與「月

                                  報酬率高於 0 之機率」來看不宜小。
                                2. 近四季本益比:宜小。
                                3. 預估本益比:宜小。

                                4. 股東權益報酬率:宜大。
                                5. 營收成長率:宜大。

                                6. 市場風險因子 β:宜小。
                                7. 總市值:宜小,但從「月報酬率高於 0 之機率」來看不宜小。

                                8. 前期報酬率:宜大。
                                9. 成交量:宜小。


                                  可見總市值與股價淨值比這兩個因子具有一些衝突的績效項
                             目。例如低股價淨值比雖然可提升報酬率,但也會提升系統風險。

                             這與長期以來,價值股的報酬可能來自系統風險的結論一致。投資
                             人買股票不能只看股價相對淨值是否便宜,便宜得有道理  (例如盈

                             餘虧損、淨值虛估)  的股票不值得買;便宜得沒道理  (例如對利空
                             消息過度反應)  的股票才值得買。又如總市值小雖然報酬率高,但

                             其「月報酬率高於 0 之機率」較低,這代表想購買小型股的投資人
                             必須能接受賠錢月份較多這個缺點。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