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 銀行家電子雜誌 焦點話題 上市櫃寶典 信用價值與風險 國際經濟金融變動 銀行法遵 熱門關鍵字 #提升金融科技力 111.12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6期 作者: 語言別: 繁體中文 出版社: 台灣金融研訓院 出版日期: 2022/12/01 類別: 台灣銀行家雜誌 ISBN: 0156 讀者評鑑: 我要評鑑 原價:180元 或18點 優惠價:28 折,50 元 或 5 點 加入付費會員,電子書看到飽 (方案) ※付費購買本書,本書閱讀時效將不受會員到期日限制 (詳情) 開始試閱 加入收藏 加入購物車 購買實體書 內容簡介 年輕人金融生活圖鑑關心年輕世代的金融生活面貌,了解他們的喜好與習慣,因為未來有一天他們將變成市場的主力,正確金融知識的推廣,更是建構未來金融市場的必要關鍵! 目錄 〈編輯手札〉03 世代對話的第一步 開展金融科普對談〈觀天下〉08 「人生100年時代」到來 增進金融知識與技能 迎接未來挑戰封面故事12 年輕人金融生活圖鑑總論篇14 不是舊世代的複製貼上 全新物種Z世代的金融生活圖鑑風險抵抗力篇19 Dcard社群看新世代 台灣年輕人的金融觀跟你想的不一樣KOL現身說法24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不容忽視的社群影響力!美國篇28 注重Z世代金融素養 美國將金融教育列為高中必修協助篇32 避免「類金融知識」混亂成投資陷阱 立委林楚茵:關注年輕人金融科普學習 刻不容緩34 財經素養教育應放入國高中必修課程 立委吳欣盈:及早開啟年輕世代財金視野〈焦點新聞〉36 2022台北金融科技展百花齊放 金控大秀FinTech軟實力40 首屆國家級金融科技競賽 五大獎項鼓勵創新與前瞻特別企劃42 金融科技思維大變身總論篇44 老銀行力拚數位創新 用漂亮反拍回擊FinTech強襲球調查篇48 2022金融科技創新與數位轉型大調查結果出爐 9成銀行啟動數位轉型 AI、大數據成重點技術案例篇54 一銀上下齊心、戮力變革 躍居公股銀行數位轉型模範生58 華南銀領先同業轉型獲佳績 義氣相挺中小企業 數位平台受好評60 創公股銀行之先! 合庫銀打造CoLAB創新實驗室 客戶體驗最佳數位服務人才培育篇66 金融機構數位轉型的人才培育搖籃 走進芬恩特 啟動數位轉型DNA〈特別報導〉70 北韓的加密貨幣犯罪 層出不窮76 新的資安思維 承認人工監控有其侷限82 一個矛盾、兩個困境、五大挑戰 忙於解難的中國經濟不再耀眼88 永續企業經營新顯學 GRI準則為企業永續報告書 樹立依循標準92 金融環境「二低一高」轉向「二高一低」 兆豐延伸企金服務 掌握企業主財管關鍵鑰匙 購買須知 iFinBook電子書採「線上閱讀」,支援PC、iOS及Android手機/平板等各式載具,無需安裝額外軟體或程式,使用一般網頁瀏覽器開啟即可。 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無法使用iFinBook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iFinBook電子書支援項目再行閱讀。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其他疑問請參考本院客戶服務網—常見問題http://service.tabf.org.tw/Service/FAQ.aspx 相關商品 112.02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8期 112.12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8期 111.05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49期 112.11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7期 熱門推薦 111.05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49期 金融升機,現在進行式!央行睽違10年再度調高政策利率,升息環境下,對金融業的實質影響力道強勁,正好可放大格局,投入資源及人力進行大戰略調整,現在正是蓄積能量、積極創造正向「策略轉折點」的絕佳契機。 111.06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0期 前方有光 與疫共存新金融在疫情的黝黑隧道中,我們彷彿已經見到了光。國外在與病毒共存的過程經驗中,也點出了台灣未來因應疫後世界的可能盲點。而各產業領導人該如何善用後進者優勢,借鑑國外經驗,全面重新思考布局,才是台灣防疫最大的經濟果實。 111.07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1期 台灣主權/信評大躍升疫情這幾年許多國家都大舉債來支應,然而台灣的表現卻是在逆境中更勇健,從標普(Standard & Poor's)日前將我國主權信用評等調升為「AA+」,超越鄰近的日本、南韓與中國,也再強化我政府與民間的國際形象。評等升級帶來的籌資成本下降,尤其在全球多數央行進入升息循環的關鍵時刻,可說是財政部為首的台灣財經隊帶給台灣的「大禮包」。 111.08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2期 重塑新世代的大學金融科系國際頂尖大學積極進行教育改造,強調要從教育結果或產業需求來重塑課程的設計與內容,產業界如果沒有一起參與,單賴教育部門在教育系統中的努力,是無法改變當前的高等教育與產業間的嚴重脫節,更可能讓學用落差惡化成學用斷崖,重塑新世代的大學財金教育將刻不容緩! 111.09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3期 如果能夠確立公共利益範圍,再與時俱進的改進公股事業經營策略,或許可期待改造後的台灣公股事業群也能開創出世界級的企業競爭力。真的,雖然有龐大的軀體,在妥善的訓練下,大象也是可以跳舞的。 111.10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4期 用金融創造更有質感的台灣企劃:蘇偉華撰文:蘇偉華、黃庭瑄2050年的台灣,會是什麼面貌?是暮氣沉沉,還是有質感而充滿希望?嬰兒潮世代擁有豐沛的資金,可用於永續經濟建設,世界各國利用退休基金投注於基礎建設,台灣也必須朝向更機敏彈性的方向思考,讓上一代的努力成果,透過投資,為下一代做出最佳的貢獻。 111.11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5期 美國是民主自由國家的代表,從歷史上來觀察,紅、藍兩大黨藉由不斷的競爭衝突,逐漸測試出更合時宜的法案,而甚至兩大黨也會順應民意,妥協尋求共識,這也是美國能不斷進步的重要因素。讓我們來重新認識大美國! 111.12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6期 年輕人金融生活圖鑑關心年輕世代的金融生活面貌,了解他們的喜好與習慣,因為未來有一天他們將變成市場的主力,正確金融知識的推廣,更是建構未來金融市場的必要關鍵! 112.01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7期 典範銀行家的真正價值,在於正直誠信、謹守本分,提供金融專業服務予客戶、股東及董事會之外,更透過金融業的影響力,服務利害關係人及造福社會大眾,用公道的心,平衡私利與公益,將金融的力量擴散給大眾,促成社會安定進步。 112.02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8期 金融業減碳的Checklist ESG相關準則、各機構學說紛紛出籠,百家爭鳴之中,現在逐漸發展出主旋律。台灣推出「永續金融評鑑」,企盼加速國內永續金融生態圈之建構,協助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持續茁壯。 112.03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9期 台美互補 友岸合作 Taiwan-U.S.「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對台灣下一階段經濟發展影響甚大,談判進展亦遠較預期順利,未來可望針對「貿易便捷化、反貪腐、中小企業、良好法規、服務業國內規章」等五大議題,以更具體的方式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特別企劃一次看懂數位資產如何監管精彩內容印度的全新面貌對台灣有何意義?日本擴軍大業可能遭遇經費問題金融業應用雲端首重資訊安全 112.04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0期 善用REITS 台灣基建更有力為增加國人多元投資管道、提升資產管理產業競爭力,金管會正在推動《投信投顧法》修法,新增不動產投資信託事業以發行管理基金架構REITs為主要業務,解除諸多管理限制,為資本市場注入新活水,更利於完善台灣基礎建設。 112.05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1期 金融Z世代員工 如何留他的人、留她的心面對新世代金融消費者崛起,企業正積極尋找Z世代好手任職,而除了薪水外,包括工作認同感、企業文化、福利、職涯發展等,哪些關鍵因素能讓金融年輕員工留才,值得探討! 112.06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2期 美中關係的緊張與對抗,並不只是集中表現於地緣政治衝突而已,中國也一直想要透過某些國家改用「人民幣」來進行貿易結算與支付,其策略是想要「去美元化」,但想要挑戰「美元霸主」地位,並沒有那麼簡單,這些短期現象其實有很多迷思,值得進一步去探討! 112.07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3期 台灣資金大盤點 為超額儲蓄找出路從金融面檢視民間資金配置,探討超額儲蓄及金融帳流出的問題,更應全面擬定整體資金戰略,讓資金投入為台灣創造競爭力的地方,不僅能提高台灣企業韌性與競爭力,並及早因應趨勢轉變來找到經濟新動能,最重要的是讓台灣人民有更好的投資標的。 112.08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4期 台美合作 金融資安更罩G7各國的金融部門都積極進行網路攻防演練,台灣已成為美國資安事件應變及安全小組論壇的會員,若台美金融資安能聯防演練,相信更能增強應對被攻擊的能力,台美合作!金融資安更罩! 112.09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5期 Derisk浪潮下 台資銀行海外版圖遷徙中台灣金融業不只要打亞洲盃,更要放眼世界盃,現在金融業將可關注其他更成熟和更高端的市場,不論是美國、日本、歐洲等,相信雖然挑戰不少,但還有更多的商機等著去開拓! 112.10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6期 農業金融的心跳 過去的榮光 未來的輝煌農委會躍升「農業部」,成為一個正式部會,未來更能夠加大力道、讓台灣農業繼續往前走;而農業不僅是經濟的支柱,也是國土的守護者,在農業金融署揭牌後,更以金融工具全力支持台灣農業,確保農民經營成果及收入,強化農業韌性! 112.11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7期 強化投資者韌性 台灣金融更有力 金融不確定性及金融創新皆在影響金融體系,同時也為金融產業帶來新商機,不只為投資者帶來潛在利益,更帶來了需要有效應對的挑戰和風險。換句話說,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的黑天鵝,因此須讓自己變成反脆弱(Antifragile),以強化投資韌性作為對策方向。 112.12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8期 當傳統銀行成功克服種種難關,展現更堅韌的時刻,我們必須思考金融科技的下一站?除了加強與傳統銀行緊密合作,也須回歸當初推動普惠金融的初衷,這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道路。畢竟,金融科技初期的重要聲明之一,是純網銀要填補傳統銀行在風險考量下存在的空白,讓更多消費者能夠方便地享受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