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7 - 抓住信用的價值與風險-銀行信用貸款的價值衡量與迷思
P. 537

成員多來自金融業,可能損及科技業者利益。金融監理沙盒是提供業者實驗
                                                                                        15
               創新業務的制度,業者一段時間內實驗金融創新業務,可豁免所有金融法規

               拘束,若證明創新業務具市場性,主管機關隨之修正法規,讓提案跨出沙盒                                            後

               後合法上路。                                                                       記

                   至於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對於金融市場是否會有潛在的風險,科技新
                  1
               報 於2017年9月19日報導彭博(Bloomberg)分析指出,2007年金融風暴之

               前,華爾街金融業者賭政府不敢讓它們倒閉,開始玩火,投資房屋市場以及
               複雜的衍生性產品,最後釀禍,政府得到教訓,開始對金融業嚴加控管,但

               是金融科技卻不受管理,彭博點名機器人顧問公司Betterment、Wealthfront,

               還有募資平台 Kickstarter、Lwnding Club、虛擬貨幣比特幣與乙太幣。這些

               金融科技可以做到決策自動化、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效率,讓更多人更容易

               取得資金,但因為金融科技服務大多來自新創公司,不穩定,且具破壞性。

               彭博提出下列三大風險:

               一、新創公司規模太小,且發展不夠多元,無法承擔風險。

               二、難以監管,由於金融科技是由複雜的電腦運算做決策,風險與報酬都不

                    夠透明,法規也管不到這些新興技術,如首次代幣發售(ICO),稱區

                    塊鏈眾籌,就讓各國政府傷透腦筋。

               三、金融科技領域還沒有發展一套不成文的規範與期望,如傳統金融業者在

                    2008 年雷曼兄弟破產事件時,華爾街投資銀行負責人聚集在紐約,協

                    調行動防止進一步恐慌。如果是發生在現在,這麼多金融科技新創公

                    司,玩家涉及各行各業又無法監管,重點是企業也沒有動力為更大利益

                    彼此合作,只顧著魯莽的擴大獲利,後果難以想像。




               1 http://technews.tw/2017/09/19/the-biggest-risk-of-fintech/


                                                                                      527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