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NO.114銀行家雜誌
P. 68

特別企劃
               Special Report







              文字面看,FinTech的本業是科技,金融只是科技                        自己設定了。但對金融業而言,金融科技既是威
              應用的一個面向;而TechFin的本業是金融,將                         脅,也是機會。金融科技的出現,等同於為原本
              科技視為一種幫助金融本業獲益的工具。不過也                            處於均衡狀態的金融業帶來外生改變,在長期下
              有人採取不同的詮釋,認為TechFin是指科技大                         仍有機會達成新均衡:金融與科技水乳交融,難
              廠跨足金融業,提供金融服務,例如中國大陸阿                            分彼此。

              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螞蟻金服即屬之,是一家「專
              注於金融服務的科技公司」。有些人士主張這種                            主動尋求科技解決方案
              TechFin企業將征服傳統金融機構,成為未來金融                        服務更貼近人性
              業的霸主。然而當一家金融機構不斷注入科技元
              素,讓自己越來越像科技公司時,為什麼不能視                                 金融科技與財務工程的發展另有一點不同
              其為「專注於金融服務的科技公司」?這中間界                            之處,就是前者的影響範圍遠超過後者。除了金
              線何在?如同數理財務(MathFin)與財務數學                         融風暴這種株連經濟景氣的事件之外,一般來
              (FinMath),就其實質內涵根本難以區分,事實                        說,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價格波動與各類風險僅關
              上不管我們如何定義FinTech與TechFin,就算理論                    乎參與交易者。然而金融科技卻是深入普羅大眾

              上可以明確區別兩者,落實到執行面時,也只會                            的生活,正在逐步改變金融世界運作的風貌。由
              有一種模式,就是「金融為體,科技為用」,亦                            於金融科技的影響層面甚廣,金融監理的角色便
              即科技業提供的技術向金融業的本質靠攏,金融                            益顯微妙,一方面不宜扼殺創意,一方面又必須
              業則引入新科技嘗試發展新的商業模式,唯一目                            對新科技、新模式帶來的潛在風險未雨綢繆。
              的是滿足個人與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                               尺度拿捏雖費思量,但監理者保障金融庶民福
                  金融業面臨科技業的強力挑戰已是不爭的事                          祉、促進社會安定的大原則是不可能改變的。金
              實,甚至連金融服務的標準都逐漸無法由金融業                            融業者在金融科技浪潮下若想持續生存,必須讓































              人工智慧多應用於金融數位基礎建設,需蒐集大量、多元且具代表性的數據,建立資料庫。(圖/達志影像)

         68   台灣銀行家2019.6月號






   1          5%     JOEE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