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台灣股市何種選股模型行得通?
P. 174

164




                            資  產  報酬率與股東權益報酬率十分相似,但分母  (投入資源)
                        改為總資產而非股東權益  (=總                 資  產  -總  負  債  )。許多人主張資        產
                        報酬率比股東權益報酬率更可靠,因為

                                              盈餘(E)    資產(A)   盈餘(E)
                               股東權益報酬率                               財務槓桿   資產報酬率 (9)
                                              淨值(B)    淨值(B)   資產(A)

                            調整財務槓桿就可以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卻不會提升資產報
                        酬率。但我們已經在前面的「股東權益報酬率」一章討論過這個問

                        題,說明資產報酬率的選股能力不會比股東權益報酬率更好。實證
                        結果也發現,資產報酬率與股東權益報酬率的效果相近,資產報酬
                        率並非必要的選股因子。

                            (2) 毛利率、營益率、盈利率


                                       營業毛利
                               毛利率                                                    (10)
                                       營業收入

                                        營業利益
                                營益率                                                   (11)
                                        營業收入

                                        稅前盈利
                                盈利率                                                   (12)
                                        營業收入


                            上述三個概念十分相近,分母都是營業收入,分子則為不同階
                        段的利潤  (產出利益)。但是衡量公司的獲利能力應該使用公司經
                        營的產出利益  (盈餘)  與一個表現公司經營的投入資源  (例如淨值)

                        的比率。公司經營的投入資源是資產  (以公司經理人的立場)  或者

                        是股東權益  (以公司股東的立場),                  而  營  業  收  入  嚴格來說並非公       司
                        經營的投入資源,而是一個公司經營過程的中間產物。因此這三個
                        比值越高,並不代表公司的獲利能力越高。以公司股東的立場來

                        看,最適合代表公司獲利能力的指標是股東權益報酬率。因為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