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NO.114銀行家雜誌
P. 42

܆݂ࠦԫ
                Cover Story







              低了。由此可見,台灣新創公司在草創時期的募
              資環境就已經較國外惡劣許多。


              落後20年的新創投資思維



                  台灣過去的製造業榮景,大部分出自於代工
              和中價位品牌。而這兩種產業的特色,便是「技
              術規格就是產品」。因為市場早就被別人打開
              了,高端產品也被研發出來,因此台灣廠商只要
              東西做得出來,就一定有人買。而論及台灣的
              海外游資,多數仍掌握在過去製造業榮景時大
              紅大紫的台商手上。
                  然而,這種思維在人力精簡的軟體經濟中
              完全被顛覆了。2010年後的軟體產業已高度                            勞力密集的製造業,通常都有昂貴的機器、廠房或土地可以抵押貸款,但
                                                               現在許多新的創意型產業,就無如此的資產可做抵押。(圖/達志影像)
              自動化,過去10人、20人才能開發、管理的
              軟體平台,今天可能1、2人就能夠完成了。因                                                                                                                    AD
              此,科技業的商業模式執行速度極快,有好的                             來募資,多數投資人仍要求草創公司為百萬台幣
              點子搭配資本,就可以像病毒般在市場中快速                             出讓3成以上、甚至過半股份,使得許多軟體新
              擴散。                                              創在未有足夠研發資本的情況下,已經失去了過
                  過去台灣投資人的思維是以公司的有                             半的股權。
              形、有價資產作為股權分配的基準,這點充                                   最根本的問題,算是整體投資思維上的保

              分反映在台灣公司法中的股票面額設計。在新                             守。由於過去台商習慣現做現賣的生意,對於
              的軟體經濟中,經驗和技能比資本更難以取                              需要投注研發資本的軟體事業相當陌生、畏
              代,因此技術股的比重通常遠高於實收資本的                             懼。而在數百萬台幣的初期新創公司,在產
              股權比重。                                            品尚未研發完畢之前,是不可能做出可靠的財
                  這現象也促進了2015年閉鎖性公司法的                          務預估的,若用一開始的財務預估去注資和規
              通過與實施,同時也讓新創公司可以透過發                              劃股權,那體質良好的軟體新創的估值會被嚴
              行可轉換公司債(可轉債)來募資。但是,4                             重低估。這現象導致新創公司初期不是注資不
              年後的今天,全台灣的閉鎖性公 司 仍 只 有                           足,就是找不到人投資,因此初期營運是非
              1,700多間,在全台灣70幾萬間公司行號中是                          常困難的。而新創公司長期缺乏種子資金的

              九牛一毛。                                            情況下,也造成了下游創投基金無案可投的
                  這也意味著即便政府建立了方便新創公司                           窘境。(本文作者為費德智庫共同創辦人暨專
              設計技術股與彈性募資的基礎,多數的投資人仍                            欄作家。現專注於教育科技、社會企業、科技
              不願意買單。即便新創公司希望以可轉債的方式                            創業與創業輔導)






         42   台灣銀行家2019.6月號






   1          5%     JOEE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