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衍生性金融商品理論與實務
P. 3

I







                                                           推薦序







                                  衡諸現今國際金融情勢,貿易自由化的浪潮擴大了企業的全球佈
                             局;利率與匯率的變化增加了企業在金融操作上收益的波動;日新月異

                             的避險或收益提升工具提供企業更多樣化的選擇;企業傳統的商業循環
                             「接單、生產、銷售、獲利」,因為衍生性商品的引介,而使得各環節

                             之間更具彈性,也使得企業為因應環境變化必須做出更精準的判斷與決

                             策。
                                  為了因應一般企業的避險需求,銀行或其他金融周邊事業全力發展
                             衍生性商品,除了傳統金融交易之外,從                      1980  年代開始各式衍生性商品

                             及其連結的複雜交易,也在市場接受度逐漸增加之下蓬勃發展,專業分

                             工的財務交易已然成型。衍生性商品則提供了一個管道,藉著將傳統金
                             融市場工具的移轉、拆解、重組或槓桿操作,賦予金融商品收益增強的

                             功能,也達成企業或銀行的風險規避需求。
                                  衍生性商品雖然對金融市場產生正面作用,但與某些藥品一樣,也

                             有一些不好的副作用。遠從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算起,到今日即將進入
                             尾聲的全球金融海嘯,都可看出它對市場造成的重大傷害。所以,風險

                             管理成為衍生性商品的重要內容。國際清算銀行在                          Basel II  中對銀行的風
                             險管理與資本計提機制的要求,以及我國自                       2006  年實施的第      34  號會計

                             公報對衍生性商品的揭露與評價,皆為累積過去衍生性商品成功與失敗
                             的經驗之後,要求在從事衍生性商品交易之前,必須徹底了解其風險屬

                             性,及其對整體投資組合未來因市場變化所發生最大損失的                                影響  ,避   免

                             重  蹈 過去因不    慎 或  人  為因  素  所造成  無法挽回    的  遺憾  。
   1   2   3   4   5   6   7   8